灵量(Kundalini)
灵量是从梵文Kundalini这个字翻译过来的,这个字的本义是卷曲,在印度的古籍,这个字被用来指在人体脊柱底部,卷曲成三圈半的能量。随着佛经传入,有关灵量的知识也传入中国,当时按音译为「军荼利」、后亦有译作「昆达里尼」、「灵蛇」、「拙火」、「灵能」等。我们译作灵量,是取它是个灵性的能量的意思。
灵量位于我们脊柱底部三角骨的位置,当人还是胚胎的时候,灵量便从头顶进入,通过脊柱,潜藏在三角骨(现代医学称为的「荐骨」,荐骨(Sacrum)这个解剖学名词,源自hieron ostoun 希腊文,意思为圣骨),卷曲成三圈半的形状。灵量是个母性的力量,我们体内的灵量是外界万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。这个母性力量一直养育着我们,照顾着我们。她知道我们的一切,到了适当的时机,在适当的条件下,灵量便会升起,将我们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去。这时我们便说那人得到了「自觉」。
瑜伽的练习方法是先打开一个人的顶轮,让灵量沿中脉上升,所以不会发生出偏左或偏右的情形。中脉连接到的是集体的无意识(collective unconsiousness),即宇宙无形无象的整体能量。中脉所代表的是现在,即当下此刻。
灵量的运行
灵量位于我们脊柱底部三角骨的位置,灵量 (Kundalini 昆达里尼,中国古译作「军荼利」)梵文解作卷曲,是指卷曲的力量。当人还是胚胎的时候,灵量便从顶轮进入,通过脊柱,潜藏在三角骨的位置,卷曲成三圈半的形状。灵量是个母性的力量,我们体内的灵量是外界万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。这个母性力量一直养育着我们,照顾着我们。她知道我们的一切,到了适当的时机,在适当的条件下,灵量便会升起,将我们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去。这时我们便说那人得到了「自觉」(Self realisation)。
灵量一般处于潜伏状态。当它被唤醒后,它会经中脉上升,越过幻海,到中脉顶部。当灵量穿越此处,便达到「瑜伽」。没有唤醒灵量,不可能有「瑜伽」。
在唤醒灵量时有时会出现脉搏般的跳动,我们无法将唤醒灵量的经验一一说明,但其中一部份的变化如下:
灵量的觉醒经验
1. 当灵量到达宽恕轮 (额轮),人会感到宁静和平安。这人闭着双眼静坐,并不是受到催眠或是被麻醉。他对自己及周围的事都完全知觉,如果他愿意,他还可以思想。虽然如此,他是很松驰,他的注意力并不受思潮所影响。
2. 如果某一个轮穴受到破坏或有阻塞,灵量可能无法越那位置。此情况下可以用肉眼看到或用听诊器听到灵量在这个轮穴脉动。这种脉动并可在头盖骨处听到。
印度哲人商羯罗大师(Adi Shankarcharya)在公元8世纪时称此为Spandakarika。
3. 当灵量通过宽恕轮,整个系统都凉化下来,特别是脑脊髓液。左右宽恕轮的气球因而遂渐缩小(自我与超我),灵量也因此可达到中脉顶部:自觉轮(顶轮)。这时便得到「瑜伽」。练习者会感到双手的手指有凉风般的感觉。
4. 不需要很多练习,双手的感觉便可用来确定轮穴的状态。各经脉和轮穴也开始在知觉层面显露,当初的假设变成每天的感觉经验。当代表各轮穴的交感末稍被启发之后,我们的指尖、手掌底部和手掌中心变得非常敏感。
经过约一个月的训练,我们可以从手指感应到自己及他人的状况,像解码般「解译」。这个诊断是位于人的更深的层面,是透过我们的集体意识的能量直达七个轮穴的。
5. 利用瑜伽的知识,我们可以学习去滋养各轮穴,并治疗衰竭的轮穴。从而令病人从根源处获得调理,解决身心灵的疾病问题。
我们可以了解,瑜伽的方法本来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灵性的身体内,这个自然而生的机理既是科学的、又是合乎逻辑的,令人带来平衡,而且把我们从心理与生理的问题中拯救出来,不必吃药就能带来全方位的健康。
灵量是从梵文Kundalini这个字翻译过来的,这个字的本义是卷曲,在印度的古籍,这个字被用来指在人体脊柱底部,卷曲成三圈半的能量。随着佛经传入,有关灵量的知识也传入中国,当时按音译为「军荼利」、后亦有译作「昆达里尼」、「灵蛇」、「拙火」、「灵能」等。我们译作灵量,是取它是个灵性的能量的意思。
灵量位于我们脊柱底部三角骨的位置,当人还是胚胎的时候,灵量便从头顶进入,通过脊柱,潜藏在三角骨(现代医学称为的「荐骨」,荐骨(Sacrum)这个解剖学名词,源自hieron ostoun 希腊文,意思为圣骨),卷曲成三圈半的形状。灵量是个母性的力量,我们体内的灵量是外界万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。这个母性力量一直养育着我们,照顾着我们。她知道我们的一切,到了适当的时机,在适当的条件下,灵量便会升起,将我们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去。这时我们便说那人得到了「自觉」。
瑜伽的练习方法是先打开一个人的顶轮,让灵量沿中脉上升,所以不会发生出偏左或偏右的情形。中脉连接到的是集体的无意识(collective unconsiousness),即宇宙无形无象的整体能量。中脉所代表的是现在,即当下此刻。
灵量的运行
灵量位于我们脊柱底部三角骨的位置,灵量 (Kundalini 昆达里尼,中国古译作「军荼利」)梵文解作卷曲,是指卷曲的力量。当人还是胚胎的时候,灵量便从顶轮进入,通过脊柱,潜藏在三角骨的位置,卷曲成三圈半的形状。灵量是个母性的力量,我们体内的灵量是外界万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。这个母性力量一直养育着我们,照顾着我们。她知道我们的一切,到了适当的时机,在适当的条件下,灵量便会升起,将我们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去。这时我们便说那人得到了「自觉」(Self realisation)。
灵量一般处于潜伏状态。当它被唤醒后,它会经中脉上升,越过幻海,到中脉顶部。当灵量穿越此处,便达到「瑜伽」。没有唤醒灵量,不可能有「瑜伽」。
在唤醒灵量时有时会出现脉搏般的跳动,我们无法将唤醒灵量的经验一一说明,但其中一部份的变化如下:
灵量的觉醒经验
1. 当灵量到达宽恕轮 (额轮),人会感到宁静和平安。这人闭着双眼静坐,并不是受到催眠或是被麻醉。他对自己及周围的事都完全知觉,如果他愿意,他还可以思想。虽然如此,他是很松驰,他的注意力并不受思潮所影响。
2. 如果某一个轮穴受到破坏或有阻塞,灵量可能无法越那位置。此情况下可以用肉眼看到或用听诊器听到灵量在这个轮穴脉动。这种脉动并可在头盖骨处听到。
印度哲人商羯罗大师(Adi Shankarcharya)在公元8世纪时称此为Spandakarika。
3. 当灵量通过宽恕轮,整个系统都凉化下来,特别是脑脊髓液。左右宽恕轮的气球因而遂渐缩小(自我与超我),灵量也因此可达到中脉顶部:自觉轮(顶轮)。这时便得到「瑜伽」。练习者会感到双手的手指有凉风般的感觉。
4. 不需要很多练习,双手的感觉便可用来确定轮穴的状态。各经脉和轮穴也开始在知觉层面显露,当初的假设变成每天的感觉经验。当代表各轮穴的交感末稍被启发之后,我们的指尖、手掌底部和手掌中心变得非常敏感。
经过约一个月的训练,我们可以从手指感应到自己及他人的状况,像解码般「解译」。这个诊断是位于人的更深的层面,是透过我们的集体意识的能量直达七个轮穴的。
5. 利用瑜伽的知识,我们可以学习去滋养各轮穴,并治疗衰竭的轮穴。从而令病人从根源处获得调理,解决身心灵的疾病问题。
我们可以了解,瑜伽的方法本来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灵性的身体内,这个自然而生的机理既是科学的、又是合乎逻辑的,令人带来平衡,而且把我们从心理与生理的问题中拯救出来,不必吃药就能带来全方位的健康。